归途列车一家怎么样了

归途列车

归途列车一家怎么样了

高清免费无广告
导演:
范立欣
演员:
陈素琴,张昌华,张琴,张洋,唐庭岁

更新:2024-05-05 20:17

首映:2010-09-03(中国大陆) / 2009-11-22(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

年代:2009

时长:87分钟

语言:汉语普通话,四川话

评分:8.3

观看数:18444

热播指数:156

归途列车:更有感于人物面貌

刚看了公众号的推荐,说一部电影,讲述春运的故事。里面拍摄一个家庭,让我想很多。
“片中主人公,张昌华和陈素琴夫妇。
他们从四川到2100公里外的广州,目的很简单——赚钱。为了赚到钱,夫妇俩在女儿张琴一岁大的时候,就把她留给奶奶。”后来琴琴长到十八岁,冷淡疏离父母,荒废学业,独自去远方打工。担心儿子会长成姐姐的翻本,丈夫只得放弃工作,回到家陪儿子读书。
这是千千万万中国农民工哀愁的缩影,打工和读书出身是农村出身的孩子们为数不多的选择。然而今天我想说的,不是呼吁政府重视教育,也不是让父母回到孩子身边,我想讲讲“哀愁”。
翻开字典,这个词汇的意思不能再简单:指悲哀忧愁的感情。生活本来就是充斥着各种感情的揉杂,陈坤说:不快乐是生命中的盐。换而言之,哀愁实在是随处可见的东西。例子很多,我只拿我想说的来举。
近几年流行青春文艺片,致青春、青春派、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栀子花开、左耳、老男孩……我想我们应该是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在这类型的片子上,不仅是经历过青春的青年中年

在春節期間看這部片,正是為了要交叉比對真實生活中的自己,在過年這個意義非凡的節日裡,返鄉這件事,到了我這一代,還殘存下什麼意義。
爸媽是南部人,年輕時就移居到台北生活、工作,我們往常過年期間會舉家返鄉,看看家鄉的親戚朋友、老樹老屋,不過這個"鄉",對我來說究竟是什麼?對我來說我認為,返鄉,該返的是那個從小出生、長大的地方,那個有小時候的回憶,小時候的逗留玩耍的角落的地方,那個才是真正的"鄉",我這種移居者的二代,從小就在移居後的地方出生長大,每年隨爸媽返的那個"鄉",也早已注定不會是我的"鄉",而是我爸媽的鄉了。歸途列車這部片裡,返鄉對那對移工夫妻來說,是一年一度闔家團聚的機會,辛辛苦苦在外地工作,熬了一年,就只能這麼一次,家族團圓,這是多麼重大又深刻的節日,返回那個從小踩踏的土地,從小呼吸的土壤味,那個屬於他們的根,在那裏,家族的血脈,老人小孩,將再次聚流。
張昌華說“如果一家人連春節都不能團圓,那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團員,一直都是中國人,幾千年來一切處事的根基。因此對我們家來說

范立欣的代表作品之一。影片记录一个位于重庆农村的家庭中,父母常年在广州打工,逢年过节才回一次家。姐姐、弟弟、外婆三人生活在农村的老房子里。姐姐由于从小被外公外婆带大,与父母感情不深、关系不好,正值青春期的她厌倦乡村生活和枯燥的校园生活,擅自辍学来到广州打工赚钱。没什么文化的父母不太懂得与孩子沟通,尝试让她重返学校,但是被姐姐拒绝。在07-08年春节时,父母带着姐姐返回重庆,不巧遇上了百年一遇的大雪,众多农民工困在广州火车站数周才逐渐疏散。在外部的恶劣氛围下

春运三载,纪录片《归途列车》用真实客观的镜头记录下了异地工人张昌华一家于生活重压之下的变故。“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主人公一家就如民工群体的汪汪大洋中的一滴水,映出零八年前后中国民工的无奈处境。归途路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有人回到了家乡,有人回到了远方。
影片光线较暗,几乎没有精巧的构图也没有明显统一的色调,堆积的长镜头将影片拖回刺骨的真实。“生活就是这样”人们想尽一切办法回家但真正回家之后拥攘的并不是团圆祥和的生活

范立欣的纪录片《归途列车》选择了春节与春运的宏大主题,围绕着四川农民张昌华和陈素琴夫妇一家的视角展开。这部纪录片一开始个人感觉有点不适应,全用的广安周边方言,记录真实的中国。在家里父女矛盾的时候关于‘老子’这个词确实是我们晚辈不该说的。这女孩也真叛逆,大家都是那么过来的,可以理解。女孩说过一句话,“你们不是要真实吗?这就是真实的生活",所以这就是纪录片和电影的区别。后面在夜店的生活不知道是导演刻意安排还是女孩自己的选择。这样的家庭又何止这一家呢,为了过上幸福的生活

归途列车:更有感于人物面貌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azyingyong.cn/dy/20851.html

好看的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