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阜阳六百里
导演:

年代:2011 

首映:2011-12-23(中国台湾)

时长:89分钟

语言:汉语普通话,上海话

观看量:23472

豆瓣:7.7

更新:2024-05-05 01:20

剧情:
骄傲的年轻女子曹莉(秦海璐饰演)原本想探索外面的世界,从深圳一路努力工作到魅力四射的大都市上海。已经离开家乡的曹丽正在努力逃离失败的婚姻和商业失败。然而,她仍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她和一位名叫谢琴(唐群饰演)的中年妇女合租了一间不到两平方米的小房间。她每天不知疲倦地工作赚钱。桐乡狗哥骗了一辆旧公交车,邀请曹莉加入这个团伙,卖阜阳返乡的车票,骗了28位阿姨坐公交车回老家。尽管她距离上海的家乡只有六百英里,但她仍然不敢踏上回家的旅程。拍摄和制作仅用了18天的低成本电影《阜阳六百里》,采用了预先确定的安排,结合了一系列看似友好的骗局,讲述了一个在欺骗中常常保持温暖的回家故事。这部电影不仅被提名为2011年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还获得了第48届台影金马奖的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女配角。导演邓永兴凭借此片获得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导演,主演秦海璐获得第18届北京大学电影节和第13届中国电影传媒奖双最佳女演员奖。
展开
线路F1

预告片

图集

  • 到阜阳六百里 图1
  • 到阜阳六百里 图2
  • 到阜阳六百里 图3
  • 到阜阳六百里 图4
  • 到阜阳六百里 图5
  • 到阜阳六百里 图6
  • 到阜阳六百里 图7
  • 到阜阳六百里 图8
  • 到阜阳六百里 图9
  • 到阜阳六百里 图10

豆瓣影述

到阜阳六百里


秦海璐眯缝着眼睛昏沉沉的斜倚在大巴座位上,车窗外缓缓流过上海街景,她没有多看一眼,她似乎有些疲累。
“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关于乡愁与归家、关于遗忘与记忆的主题在今天城市化迅猛发展的中国的大背景下愈发显得恰如其分。它所书写的,正是小人物,或曰底层、边缘人物遇到的精神困境;它所折射的,正是急遽变幻的时代与每一个个体之间的厮磨与妥协。
每到春节临近,新闻里占头条的基本上都是“春运”。当我们看到屏幕上摩肩继踵的人潮时,心底里总会升腾起一种别样的滋味。既有对他们奔波一年返乡回家的艰辛的感同身受,又有对铁路运力的担忧和归家路途中的安全的隐忧。看到“春运”,就看到了当下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百态。
《到阜阳六百里》讲述的是一群在上海打拼的底层人物琐碎的生活经历。片名有些误导,因为初看到片名时,以为它是一部纯粹的公路片,但打开以后才发现,它所承载的内涵已超越了公路片的范畴。女主人公曹俐在深圳经营一家成衣工厂,生意冷淡,她辞职来到上海

文/白惠元
(原载《读电影之新艺术电影》,2014)
“人生为了回家,终究离开家。”
电影海报上的这句话尤其显眼。乍一听,似乎合理;可细细琢磨,总觉得哪里不对劲。顺序或许该倒转吧?——“离开家,终究是为了回家”,这样才对,人之常情么。然而,《到阜阳六百里》却从这一处“反常”展开,呈现了透视社会的力度,它聚焦于“情”,却洞察到“情”之悖谬:老乡不太可靠,家也不必回,即使是春节。
没有新鲜的故事,只有新鲜的嘴唇。一年一度的“春运”,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这已是不断显影的“中国特色”现象。看看我们的大屏幕吧,有《人在囧途》(2010)这样“公路+喜剧”的类型片,也有《归途列车》(2009)式的社会纪录,当然,在那些拥挤的列车图景背后,始终有毋庸置疑的重要前提——过年必须回家,拼死拼活地回,玩儿命地回。在一片喧闹中,《阜阳》的气质格外淡定,仿佛将一盆冷水浇到满地堆积的行李上。它告诉我们:无家可归时,不如不归。
全片第一个镜头是曹俐(秦海璐 饰)疲倦地坐在空空的大巴上,昏昏欲睡

这是一部以“回家”作为题材的影片,衬托出了大陆春运的氛围和底层人民的辛酸劳苦。
先说演员——
秦海璐是这部影片中我唯一熟知的演员,就专业程度而言,演绎起底层群众毫不费力,因为其实力不在话下,所以也就没有特别出彩的亮点而言。但唐群老师饰演的谢琴阿姨,演技让人眼前一亮,经历的酸甜苦辣,透过镜头淋漓尽致的全部展现,特别是最后开门看到女儿后用力蹬车回家的悲愤表情和在回家路上的泪目表情,印象深刻。看完之后才了解,原来她已凭借这部作品拿下当年金马最佳女配角,实至名归。
再说剧情——

虽然从最本质来说,文学艺术的基础在于内容。但是实际上到了今天这样一个时候,在内容上要有突破已经很难很难了。同一个内容作为母题被一再改写之后,我们很难从一个艺术作品的选材上来对它进行全面的批评。所以至少在我看来,艺术作品现在的价值评判标准,应该是形式大于精神大于材料的。
像《到阜阳六百里》和《钢的琴》这样的电影,其材料或者说内容可以归结为苦逼这两个字。它的描述对象,它的视角,都是面向现在很容易被提及的弱势群体这样的。而把这样一个群体作为艺术描写的内容,至少在我看来,是非常困难的。作品在主题上会太容易倾向于表达一种(无论以何种手法)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同情。而同情这样一个主题,无疑会是浅薄的。很多年前《辛德勒的名单》之所以会火,是因为它至少在同情之外还加入了辛德勒这一形象的塑造,可以说在那部作品中,犹太人的苦逼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辛德勒的人性光辉。
可实际上即使到了这一步,这依旧是一个非常浅淡的主题,它所能骗取的,也只是庸俗的同情和感动。正因为如此

到阜阳六百里,是回不去的故乡,是拒绝与过去讲和的倔强。我非常喜爱大巴车开上路后,秦海璐穿着白色羽绒服拿着麻绳的一幕,就算她外表与都市人无异,但她手心里始终牵着与故土的羁绊,而这种羁绊便是乡愁。乡愁大概是人类的一大叙事母题,心念故乡而难以跨越归途的有家归不得更是最典型的一种疏离状态的乡愁。《到阜阳六百里》讲述的便是这样的故事。
电影从众多在上海谋生的阜阳人为多线索展开叙事,有偷废弃公交车改造成长途大巴的哑巴九儿和狗儿,有被雇主太太诬蔑勾引雇主的钟点工小月,有靠做多份钟点工抚养女儿最终发现女儿成为别人情妇的大姐谢琴,最主要的线索则是秦海璐饰演的曹俐的故事:她在为混混生了孩子并与父亲断绝了父女关系逃离故乡,南下到深圳做生意失败后又投奔上海。大部分线索单独剥离开来都是一个狗血的故事,而电影难得的是把这些个故事组合在一起,没有去着重它的戏剧性,侧重的则是几个主要角色在回家还是留守之间的内心冲突。
谢琴大姐原本并没有回家的打算,她与亡夫的家人为了拆迁补偿款而大闹,情人还偷走了室友曹俐的手机和钱

当今国际形式发生巨大变化,国际格局面临深刻变革,每个国家和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
不过我是没有兴趣唱赞歌的,我要投身于违大建设,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复兴中去。
至于其他的,暂时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力争找到最大公约数,实现互利共赢。
这些事,并不像我想象得那样简单。要做个明白人。
近来总是回想起2007年的事情,我那时候真是太弱了,不觉醒,不独立。才搞到今天这样一个无比被动的局面。
奸佞邪祟的坏超过你的想象。
其实多说无益,不如保持沉默。
太可惜了,太弱了,太蠢了。

到阜阳六百里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azyingyong.cn/dy/9353.html

展开

豆瓣费精选

榴莲飘飘
7.72000年中国香港剧情
立春
8.32007年中国大陆剧情
本命年
8.31990年中国大陆爱情
三峡好人
8.42006年中国大陆华语佳片
孔雀
8.12005年中国大陆华语佳片
站台
8.42000年中国香港历史
路边野餐
8.02015年中国大陆剧情
一一
5.02000年日本家庭
悲情城市
8.91989年中国台湾历史

中国台湾剧情片

豆瓣热播

豆瓣排行榜

更多推荐

8.22010中国大陆脱口秀片